無極4登陸_福建檢出25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餐飲

- 编辑:www.hwz100.com -

無極4登陸_福建檢出25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餐飲

    食品夥伴網訊 4月29日,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2年第7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檢出25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餐飲食品(含餐飲具)不合格11批次,糕點不合格2批次,肉製品不合格2批次,食用農產品不合格9批次,蔬菜製品不合格1批次。

 
   餐飲食品(含餐飲具)不合格11批次
 
  餐飲食品(含餐飲具)不合格11批次,涉及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問題,分別為南平市建陽區君餚老三樣餐飲店的杯子(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4日),大腸菌群不合格;建甌市天朋手餐廳的湯勺(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8日),大腸菌群不合格;建甌市維納小廚餐廳的湯勺(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8日),大腸菌群不合格;台江區佳思餐飲店的水杯(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8日),大腸菌群不合格;福建省德誠雄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福州市台江區中防萬寶城分公司的飯碗(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8日),大腸菌群不合格;台江區花宴餐廳的方形碟(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9日),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合格;廈門市思明區銀飯屋餐飲店的蔬菜碟(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9日),大腸菌群不合格;台江區興雄餐廳的米飯碗(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9日),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合格;廈門唐品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蓮前分公司的面碗(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19日),大腸菌群不合格;福州萬象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杯子(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20日),大腸菌群不合格;阮氏娘(廈門)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春卷盤(消毒日期為2021年11月21日),大腸菌群不合格。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 )中規定,消毒餐(飲)具中大腸菌群不得檢出。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的原因可能是餐具清洗、滅菌不徹底,或存放過程中污染等。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是一種低毒的化學物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中規定,消毒餐(飲)具中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得檢出。消毒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原因,可能是用於清洗餐具的洗滌劑不符合標準;也可能是洗滌劑或消毒劑未徹底沖洗乾淨等。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9批次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9批次,涉及農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問題,分別為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東方名城超市銷售的羊肉(購進日期為2021年11月1日),林可黴素不合格;廈門市同安區恭弘=叶 恭弘巧玉便利店銷售的韭菜(購進日期為2021年11月15日),腐霉利不合格;建甌市利民生鮮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青泡椒(購進日期為2021年11月13日),噻蟲胺不合格;漳州市閩豪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的紅花蚧(海水蟹)(購進日期為2021年12月27日),鎘(以Cd計)不合格;武夷山市新百嘉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的正蟹(購進日期為2021年12月22日),鎘(以Cd計)不合格;新羅區蘇格里島餐廳銷售的梭子蟹(購進日期為2021年12月24日),鎘(以Cd計)不合格;漳浦縣佛曇鎮傑義水產品店銷售的公冬蟹(購進日期為2021年12月24日),鎘(以Cd計)不合格;福建永輝超市有限公司泉州石獅泰禾廣場店銷售的公正蟹(購進日期為2021年12月24日),鎘(以Cd計)不合格;安溪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銷售的花蟹(海水蟹)(購進日期為2021年12月25日),鎘(以Cd計)不合格。
 
  林可黴素又稱潔黴素,是林肯鏈黴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廣泛應用於由革蘭氏陽性菌引起的疾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葯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林可黴素在羊的肌肉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100μg/kg。林可黴素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治疾病而超量用藥或沒有加強用藥控制所致。長期大量食用林可黴素殘留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反酸等胃腸道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腹瀉、發熱等偽膜性腸炎。
 
  腐霉利是一種低毒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雙重作用,主要用於果樹、蔬菜作物灰霉病、菌核病、褐腐病的防治。《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2mg/kg。韭菜中腐霉利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腐霉利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作用,經口毒性低。長期食用腐霉利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噻蟲胺屬新煙鹼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觸殺和胃毒作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茄果類蔬菜(番茄除外)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5mg/kg。噻蟲胺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蟲害,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採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
 
  鎘(以Cd計)是最常見的重金屬元素污染物之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定,鎘(以Cd計)在鮮、凍水產動物的甲殼類中限量為0.5mg/kg。鎘超標可能是水產品在養殖過程中對環境中鎘元素的富集。
 
   4批次食品檢出標籤不合格,涉及糕點和肉製品
 
  4批次食品檢出標籤不合格,包括2批次糕點和2批次肉製品,分別為標稱龍岩市酸檸檬食品有限公司2021年12月8日生產的海苔酥鬆麵包,標籤不合格,銷售單位為新羅區國貿天琴灣酸檸檬蛋糕店;標稱龍岩市永定區芳芳提娜食品廠2021年12月8日生產的綠豆糕,標籤不合格,銷售單位為永定區阿燕烘焙芳芳緹娜店;標稱龍岩市星湖食品有限公司2021年7月11日生產的快動香脆鴨掌,標籤不合格,銷售單位為龍岩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長汀西門店;標稱龍岩市可榮食品有限公司2021年12月6日生產的泡鴨爪,標籤不合格。
 
  食品標籤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食品標籤的所有內容應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並符合相應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必須通俗易懂、真實準確、科學合理。不應以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語言、圖形、符號,導致消費者將購買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質與另一食品混淆。也不應以虛假誇大的、引起誤解的或欺騙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紹食品。食品標籤不合格,雖對人體並無直接的危害,但標籤標識不規範、不合理,將直接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判斷和了解,有誤導消費者的風險,導致消費者錯誤購買,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還有蔬菜製品不合格1批次,為標稱重慶琪棟食品有限公司2021年12月1日生產的姬松茸,總砷(以As計)不合格,銷售單位為安溪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對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督促生產經營者履行停止銷售、下架、召回等法定義務,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