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4_盤點批准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9株菌株
- 编辑:www.hwz100.com -無極4_盤點批准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9株菌株
食品夥伴網訊 目前,越來越多的腸道益生菌被發現並利用起來,用於改善人體腸道均衡。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的益生菌與侵入腸道的致病菌相抗衡,相生相剋,達到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但當益生菌缺乏,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從而致使人體患上各種腸道疾病。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索如何通過益生菌來抵禦腸道疾病。
迄今為止,益生菌大體上被分為三大類,即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及真菌,其中乳酸菌是調節腸道健康最常用的菌種,又分為乳桿菌類、雙歧桿菌類及革蘭氏陽性球菌。不同的腸道健康問題,可以通過不同的益生菌來進行調節,以達到腸道菌群平衡及腸道健康狀態。
嬰幼兒腸道嬌嫩,腸道菌群系統較為薄弱,因而腸道菌群失衡容易造成一系列腸道健康問題,常見的腸道健康問題包括腸絞痛、便秘以及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
下面介紹一下目前嬰幼兒可食用菌株的菌種:
動物雙歧桿菌Bb-12
雙歧桿菌是從母乳餵養的嬰兒糞便中發現並分離出來的,是人體腸道固有菌群的常見組成部分,其中動物雙歧桿菌Bb-12源自科漢森收集的乳品發酵劑,被鑒定為動物雙歧桿菌乳雙歧亞種,在食品中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組織專家對其進行論證認為,動物雙歧桿菌Bb-12可促進腸道菌群平衡,並提高人體免疫力,2011年11月中國衛生部正式批准用於嬰幼兒食品。
根據科漢森介紹,在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中,80名患有腸絞痛、母乳餵養的新生兒(≤7周),持續28天、每日服用10億Bb-12動物雙歧桿菌,結果显示,試驗中80%新生兒在口服Bb-12動物雙歧桿菌,哭鬧時長縮短50%以上,且在停止服用以後也能維持健康狀態。
此外,據報道Bb-12動物雙歧桿菌除具有調節場道菌群平衡外,還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特應性濕疹癥狀、降低呼吸道感染率、促進嬰幼兒免疫系統成熟、減少腹瀉便秘等的發生率,以及減少輪狀病毒感染等作用。
目前,美國腸道健康品牌Align,針對嬰兒腸絞痛問題推出BB-12TM動物雙歧桿菌的滴劑產品,每五滴中含10億BB-12TM動物雙歧桿菌,無乳糖、無麩質、不含大豆/乳製品等過敏原、素食可用。
短雙歧桿菌M-16V
短雙歧桿菌M-16V分離自健康嬰兒腸道內,由森永公司研發的專利菌株,經接種、發酵培養、濃縮、冷凍乾燥製得。該菌種已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GRAS(一般認為安全的物質)認定,可用於嬰幼兒配方粉,2016年短雙歧桿菌M-16V被列入我國《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
日本探討了補充短雙歧桿菌M-16V在低出生體重兒體內的定殖及其給葯后對腸道菌群的影響,研究結果显示M - 16V能夠促進低出生體重兒早期腸道微生物的定植,並可能參与調節免疫平衡和炎症反應,對低出生體重兒腸道菌群形成整體改善的可能。[1]
森永對短雙歧桿菌M-16V菌粉的穩定性做了36個月的實時穩定性測試,發現M-16V菌粉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目前含有短雙歧桿菌M-16V的嬰幼兒配方粉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亞洲等多個國家(地區)均有銷售。
鼠李糖乳桿菌HN001、鼠李糖乳桿菌LGG
鼠李糖乳桿菌HN001最初是從新西蘭生產的切達乾酪中分離出來,在新西蘭乳液研究所篩選出200個菌株后,鼠李糖乳桿菌HN001被鑒定為潛在的益生菌菌株,並被進一步的用於動物和人體研究,2011年11月中國衛生部正式批准用於嬰幼兒食品。
根據澳大利亞-新西蘭臨床試驗註冊中心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显示,母親從妊娠35周到6個月(母乳餵養)及2歲前的嬰兒服用鼠李糖乳桿菌HN001(6×109cfu/天),可使嬰兒濕疹患病率減半。[2-3]
Wickens K等進行雙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也表明嬰幼兒從出生開始服用HN001至2歲,對濕疹的預防或緩解作用可以延長至4歲。[4]
鼠李糖乳桿菌LGG是從健康人體腸道中分離得來,經過上千次科學研究證實LGG益生菌能平衡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健康、增強腸粘膜屏障、預防和治療腹瀉等作用,2011年11月中國衛生部正式批准用於嬰幼兒食品。
根據臨床試驗鼠李糖乳桿菌LGG治療過敏性疾病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結果显示,採用鼠李糖乳桿菌對過敏性疾病患兒進行治療不僅能有效提高其治療效果,還能減少複發,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鼠李糖乳桿菌HN001及LGG均經過大量科學研究及臨床驗證,表明其對嬰幼兒消化健康、改善腸道菌群平衡、提高兒童免疫力等方面均具有顯著功效。這兩株益生菌均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納入《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中,近兩年,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嬰幼兒食品中。
乳雙歧桿菌HN019、乳雙歧桿菌Bi-07
乳雙歧桿菌HN019是一株在新西蘭分離得到,並獲瑞士、日本等國批准健康功效聲稱的乳雙歧桿菌,其憑藉體外耐膽汁和低PH環境的能力,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益生菌,2011年11月中國衛生部正式批准於《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中。
根據乳雙歧桿菌HN019與健康的綜述報道中,乳雙歧桿菌HN019安全可靠,對嬰兒生長發育無不利影響,HN019能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胃腸道功能,這可能與HN019提高免疫力、抗炎和抗氧化有關。[5]
乳雙歧桿菌Bi-07來源於人體,在乳中能良好生長,據體外研究显示Bi-07擁有良好的胃腸道表現,能高度耐受模擬胃腸道環境下的酸和膽汁鹽,2011年11月中國衛生部正式批准於《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中。
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歷時八周、針對50名7-24月齡嬰幼兒的最新研究表明,乳雙歧桿菌Bi-07能明顯緩解嬰幼兒異位性皮炎癥狀,服用後人體免疫相關細胞因子IL-10(人白細胞介素10)和IFN-γ(干擾素-γ)等的比率也顯著增加,且無副作用。[6]
乳雙歧桿菌HN019和乳雙歧桿菌Bi-07雖同屬於嬰幼兒可食用的乳雙歧桿菌,但乳雙歧桿菌HN019主要着眼於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提高機體免疫,而乳雙歧桿菌Bi-07則傾向於免疫調節,緩解抗生素副作用。
嗜酸乳桿菌NCFM
嗜酸乳桿菌NCFM是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從人體糞便中分離得來,是唯一一株進行了基因測序和註釋的嗜酸乳桿菌。該菌有非常好的抗酸和抗膽鹽能力,對腸黏膜和牙齒有良好的黏附能力,2011年被中國衛生部公布為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且僅限用於1歲以上幼兒的食品。
四川大學探究並證實了嗜酸乳桿菌NCFM和乳雙歧桿菌HN019聯用對Balb/c小鼠腸道菌群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7]
目前,嗜酸乳桿菌NCFM能夠改善乳糖不耐受,並且調節和平衡免疫力,減少寶寶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發酵乳桿菌CECT5716
發酵乳桿菌CECT5716,是西班牙BiosearchLife公司從人乳汁中篩選的特異性菌株,此菌株是人乳汁提取的天然益生菌,哺乳期產婦易於接受,同時提高母體和寶寶的免疫力和腸道健康,2011年被中國衛生部公布為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
西班牙生命科學公司研究了含有發酵乳桿菌CECT5716第二代配方奶粉對6-12個月嬰兒感染髮生率的影響,採用隨機雙盲對照試驗。隨機給嬰兒使用含有發酵乳桿菌CECT5716和母乳低聚半乳糖的第二代配方奶粉,或者僅僅服用母乳低聚半乳糖奶粉,結果显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表現出胃腸感染髮生率減少46%,上呼吸道發生率減少27%,總的感染率減少30%。[8]
以發酵乳桿菌 CECT5716為主要原材料製成的功能食品,能有效的緩解嬰幼兒腸道不適,如便秘、綠便、奶瓣、腸絞痛、消化不良、吸收不好等問題。
羅伊氏乳桿菌DSM17938
羅伊氏乳桿菌可從健康哺乳動物以及禽類中分離獲得,羅伊氏乳桿菌DSM17938是一株廣泛使用的商業益生菌,由瑞典拜奧(BioGaia)公司開發生產,2014年6月,我國衛計委批准羅伊氏乳桿菌DSM17938可用於嬰幼兒食品,如嬰幼兒配方粉。
意大利都靈的初級保健中進行了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的隨機試驗,並調查羅伊氏乳桿菌治療嬰兒結腸炎的腸道微生物群和糞便鈣衛蛋白。結果显示,在使用羅伊氏乳桿菌DSM 17938補充患有結腸的嬰兒30天後,與安慰劑組嬰兒相比,益生菌組中患有結腸的嬰兒的哭鬧時間明顯較短。[9]
目前,羅伊氏乳桿菌DSM 17938是國際上公認的新型益生乳酸菌,具有很高的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價值。
腸道菌群對嬰幼兒的影響較為突出。一方面,嬰幼兒期是腸道菌群建立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菌群處於不穩定狀態,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此時嬰幼兒處於生理功能發育成熟的重要階段,腸道菌群的良性建立可能會對嬰幼兒後期的身體健康產生長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Horigome Ayako,Hisata Ken,Odamaki Toshitaka,Iwabuchi Noriyuki,Xiao Jin zhong,Shimizu Toshiaki. Colo
nization of Supplemented Bifidobacterium breve M-16V in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nd Its Effects on Their Gut Microbiota Weeks Post-administration [J]. Fro
ntiers in Microbiology,2021,12.
[2] Wickens K,Black P,Stanley T V,Mitchell E,Barthow C,Fitzharris P,Purdie G,Crane J. A protectiv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 against eczema in the first 2 years of life persists to age 4 years.[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 : 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2,42(7)。
[3] 王子建。鼠李糖乳桿菌對過敏性疾病患兒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02):152-154.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1.02.062.
[4] 堵雅芳,石羽傑,劉彪,秦立強。乳雙歧桿菌HN019與健康[J].衛生研究,2019,48(05):850-852.DOI:10.19813/j.cnki.weishengyanjiu.2019.05.030.
[5] Wickens K, et al. 2012. A protectiv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 against eczema in the first 2 years of life persists to age 4 years. Clin Exp Allergy. 42: 1071-1079.
[6] 楊海燕。乳雙歧桿菌Bi-07:關愛健康的超級利器[J].食品工業科技,2010,31(09):39.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0.09.109.
[7] 郎春輝,徐淼,李曉萌,陳錦瑤,張立實。嗜酸乳桿菌NCFM和乳雙歧桿菌HN019聯用對小鼠腸道菌群的調節作用[J].首都公共衛生,2017,11(04):159-161 166.DOI:10.16760/j.cnki.sdggws.2017.04.006.
[8] 約瑟。馬爾多納多,弗朗斯西科,路易斯。森佩雷,桑切斯,愛德華多。安拉卡,阿見。格林斯,安東尼奧。瓦萊羅,莫妮卡。奧利瓦萊斯,費德里科。拉臘。母乳益生菌—發酵乳桿菌CECT5716對降低嬰兒腸胃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3(S1):276-283.
[9] Francesco Savino,Maria Garro,Paola Montanari,Ilaria Galliano,Massimiliano Bergallo. Crying Time and RORγ/FOXP3 ex
pression in Lactobacillus reuteri DSM17938 -Treated Infants with Colic: A Randomized Trial[J].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