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4登陸_食品行業一周輿情信息匯總(3.21-3.2

- 编辑:www.hwz100.com -

無極4登陸_食品行業一周輿情信息匯總(3.21-3.2

   食品夥伴網訊 3月21日-3月27日食品行業輿情信息有:“腳踩酸豆角”引熱議;宜賓一幼兒園被曝用發霉過期食材;四川瀘州發生一起誤食醇基燃料致死事件;宣傳飲料能治新冠,深圳一公司被立案查處;成都一火鍋店使用老油被判賠超千萬元;未對入網商戶盡審核義務,美團被罰20萬元。
 
  “腳踩酸豆角”引熱議

  輿情概述
 
  2022年3月21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曝光有工作人員用腳踩的方式腌制酸豆角,並配文“螺螄粉愛好者震怒!嘔!”的文案。雖然網友很快表示所發圖片未經考證,並在之後刪除相關博文。但帖子迅速發酵,“螺螄粉 酸豆角”登上微博熱搜榜。
 
  3月21日傍晚,螺霸王螺螄粉在官方微博上發布聲明稱,螺霸王所使用的酸豆角,從種植、採摘、清洗到加工生產,均由自己的種植基地、透明工廠完成,全面採用現代工藝,並嚴格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與網傳的“腳踩酸豆角”,無任何關係。
 
  同日,嘻螺會也在微博上發布聲明稱,嘻螺會產品供應鏈均為正規企業合作,所使用的酸豆角從種植、採摘、清洗到加工生產,均由完整規範的工廠企業完成。採用現代工藝加工,並嚴格按照國家食品標準進行生產,不會出現網傳“腳踩”情況。
 
  3月25日,柳州螺螄粉協會在微信號上也發布了聲明。聲明中稱,柳州螺螄粉用酸豆角與“腳踩酸豆角”無關。事件發生之後,協會第一時間深入多家柳州螺螄粉用酸豆角生產企業進行情況核實,確認這並不是柳州螺螄粉用酸豆角生產企業的加工現場。圖片中使用的製作方法與柳州螺螄粉用酸豆角使用的加工技藝不同。柳州螺螄粉料包中的酸豆角依照傳統濕法腌制工藝製作,與“腳踩酸豆角”照片中所使用的干法腌制發酵,在工藝上是完全不同的。協會敦促造謠者立刻停止並刪除對柳州螺螄粉用酸豆角生產和加工的不實造謠。同時呼籲廣大網友,停止對不實信息的傳播,堅決正本清源,共同維護好柳州螺螄粉金字招牌的聲譽和形象。

  輿情點評
 
  繼315的“土坑酸菜”之後,“腳踩酸豆角”這一話題再次引髮網民熱議。雖然多家企業發聲明紛紛表示不存在腳踩酸豆角的情況,但還是引起了多方關注。對於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是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如果企業不把好質量關,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註定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宜賓一幼兒園被曝用發霉過期食材

  輿情概述
 
  3月23日晚,有家長爆料在四川宜賓三江新區愛德立幼兒園廚房發現發霉變質的南瓜、蘋果等食材,以及過期芽菜。相關視頻發布后,引發廣泛關注。
 
  3月24日,宜賓市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發布通報稱,收到宜賓市三江新區愛德立幼兒園食品問題反映后,市場監管部門連夜到現場開展了核查和檢查,依法採取了相關措施。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有關結果將第一時間公布。
 
  緊接着,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官方微博發布情況通報稱,三江新區社會事業局會同市市場監管局三江新區分局、三江新區公安分局等趕赴現場調查,對幼兒園食物予以封存、取樣、送檢,對幼兒園負責人、食堂管理人員等進行調查,檢驗結果和調查情況將及時予以通報。目前,幼兒園已停課整頓,三江新區已成立工作專班,將在最短時間內妥善解決幼兒入園問題,並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輿情點評
 
  學生的餐飲安全一直是家長最為關心的事,必須做到萬無一失。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做出損害學生飲食安全的事。作為學校,必須對學生的飲食安全負責,做好持續性檢查和監督,避免再出現類似事件。
 
   四川瀘州發生一起誤食醇基燃料致死事件

  輿情概述
 
  3月23日晚,四川瀘州市納溪區石通村發生一起食物中毒 <http://news.foodmate.net/tag_1686.html>事件 <http://news.foodmate.net/tag_3736.html>,造成4人死亡,13人住院。
 
  經調查核實,4名死者都曾於3月21日晚在該鎮石通村參加同一場喪事並就餐。公安機關提取死者血樣送檢,檢測出甲醇成分。結合公安機關調查和醫療救治專家診斷,死亡人員符合甲醇中毒特徵,有證據證明系誤食醇基燃料所致。
 
  根據警方調查,3月21日,張某在豐樂鎮石通村五社其弟家為其母親辦理喪事,聘請羅某(男,46歲,豐樂鎮人)操辦“流水席”。3月20日18時許,羅某在豐樂鎮購買了五桶醇基燃料,運至張某其弟家廚房中存放,作為燃料備用,未安排人員看管。3月21日午餐前,王某(男,43歲,豐樂鎮人)和梁某(男,34歲,豐樂鎮人)在張某其弟家廚房中,把存放的醇基燃料誤認為是食用白酒,裝入容量為10斤和5斤的白色塑料酒壺,中午和晚上分別提供給客人飲用,致使部分食用者甲醇中毒,造成4人死亡,另有13人在醫院接受觀察治療,暫無生命危險。
 
  警方已對犯罪嫌疑人羅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輿情點評
 
  多數情況下,醇基燃料與食用酒精均是透明無色液體,從視覺上不易區分。加上部分採用甲醇為主體的醇基燃料,可能在口味上也和酒精類似,因而容易發生誤食。近年來,發生誤食致死的事件時有發生,主要是由於有些有毒物質與可食用品存在相似,使用者不能有效區分,造成事故發生。對於公眾來說,加強一些相似產品的認識,提高自我防範能力,能有效避免誤飲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對自身造成危害。
 
   宣傳飲料能治新冠,深圳一公司被立案查處

  輿情概述
 
  3月19日,深圳市悅神健康管理公司在公眾號上發表文章稱,該公司推出一款新冠能量飲產品,可防新冠肺炎,該產品為“全球首款防新冠特膳食品”,具有“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愈後防複發”的功效。
 
  經網友舉報后,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稽查局聯合龍崗監管局、寶安監管局對位於龍崗坂田的深圳市悅某健康有限公司開展突擊檢查,在檢查中還發現,當事人還通過宣傳單、廣告牌、實物樣品等手段,對自己的其它食品、保健產品和體檢服務等進行虛假、誇大宣傳,執法人員依法查扣涉案產品及經營電腦工具一批。
 
  經核查,“新冠能量飲”特膳食品標註生產方為天津中某有限公司,監製方為北京中某醫學研究院,但當事人均無法提供相關許可資質及索證索票資料,其宣傳防治新冠病毒易誤導消費者,構成違法。
 
  目前,市市場監管局已對深圳市悅神健康管理公司立案調查,並將天津中某有限公司、北京中某醫學研究院違法線索移交天津和北京監管部門依法處理。
 
   輿情點評
 
  虛假宣傳違反誠實信用原則,違反公認的商業準則,是一種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部分企業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利用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渴望和對食品法規的盲區,進行虛假宣傳,既誤導了消費者,又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損害了其他企業的利益。監管部門應加大監控和執法力度,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從而杜絕虛假宣傳現象的發生。
 
   成都一火鍋店使用老油被判賠超千萬元

  輿情概述
 
  因在火鍋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老油”,成都高新區起航巴蜀印象火鍋店負責人付某被判賠約1376萬元,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百六十萬元。
 
  2018年4月,成都高新區起航巴蜀印象火鍋店負責人付某某授意該火鍋店的廚師長、后廚領班朱某某、徐某某將顧客食用后的餐后廢油回收加工製成“老油”,再將“老油”添加到新的全牛油紅鍋鍋底和鴛鴦鍋的紅鍋鍋底中,對外銷售供顧客食用。經鑒定,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22日,該店生產、銷售添加“老油”的火鍋鍋底金額達137萬餘元。
 
  成都高新區人民法院依照《 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要求付某支付十倍賠償金共計1370萬餘元,處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百六十萬元。另2名被告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十萬元。
 
  該案宣判后,2名被告不服一審判決,向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22年3月15日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輿情點評
 
  “老油”也就是百姓俗稱的“地溝油”。早在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就聯合發布了《關於依法嚴懲“地溝油”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依法嚴懲“地溝油”犯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但仍有不法商人利慾熏心、膽大包天,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回收“老油”,理應受到嚴懲。天價賠償金既打擊了不法犯罪,也為其他經營者敲響了警鐘。
 
  未對入網商戶盡審核義務 美團被罰20萬元

  輿情概述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一則“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涉嫌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審查許可證案”的行政處罰信息。據悉,因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台服務等義務,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被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沒收違法所得2024.84元並罰款20萬元。
 
  經查,當事人經營的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上的問題入網食品經營者涉及13戶,其中2 家商戶存在公示證照和實際經營證照不一致的問題;11家商戶存在冒用他人證照的問題,證照持有者均否認在美團外賣平台開設相應店鋪。當事人作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通過與監管部門的許可信息進行比對、現場核查等方式對上述13戶入網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件進行嚴格審查。
 
  當事人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審查許可證的行為,違反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第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根據《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的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八條,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以下行政處罰:1.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貳仟零貳拾肆元捌角2.罰款人民幣貳拾萬元整。以上合計罰沒款人民幣貳拾萬貳仟零貳拾肆元捌角。
 
   輿情點評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作為網絡平台提供者,應嚴格做好審查義務,保障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對於那種屢被處罰的行為,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處罰力度,以作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