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4平台_重慶這14批次食品檢出不合格,涉及糯

- 编辑:www.hwz100.com -

無極4平台_重慶這14批次食品檢出不合格,涉及糯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2年第15號通告,檢出不合格食品1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農獸葯殘留、微生物污染等問題。
 
  4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4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分別為南川區永舒白酒加工坊生產的散裝白酒,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彭水縣胡麗白酒經營部銷售的糯米酒,糖精鈉(以糖精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梁平區凡華包子鋪加工自製的饅頭,糖精鈉(以糖精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梁平區新盛鎮巧面麵店加工自製的油條,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甜味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白酒中不得使用甜蜜素。白酒中檢出甜蜜素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為改善成品白酒的口感,違規添加甜蜜素,也可能是白酒、配製酒生產過程中交叉污染。
 
  糖精鈉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糖精鈉在饅頭中不得檢出。糖精鈉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食用較多的糖精鈉,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食慾減退。甜饅頭中檢出糖精鈉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味,違規使用甜味劑。
 
  硫酸鋁鉀(又名鉀明礬)、硫酸鋁銨(又名銨明磯)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鬆劑和穩定劑,使用後會產生鋁殘留。含鋁食品添加劑按標準使用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長期食用鋁超標的食品會導致運動和學習記憶能力下降,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油炸面製品中鋁的殘留量為100mg/kg。油炸面製品中鋁的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者為增加產品口感,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超限量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或者其使用的復配食品添加劑中鋁含量過高。
 
   4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葯殘留問題
 
  4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葯殘留問題,分別為重慶商社新世紀百貨連鎖經營有限公司時代天街店銷售的精品香蕉,吡蟲啉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南岸區仁每食品超市銷售的甜椒,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重慶永輝超市有限公司渝北區東和分公司銷售的生薑,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沙坪壩誠實蔬菜批發配送部銷售的草魚,地西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噻蟲胺屬新煙鹼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觸殺和胃毒作用,對姜蛆等有較好防效。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茄果類蔬菜(番茄除外)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5mg/kg,在根莖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2mg/kg。辣椒、姜中噻蟲胺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蟲害,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採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
 
  吡蟲啉屬內吸性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吡蟲啉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吡蟲啉在香蕉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5mg/kg。香蕉中吡蟲啉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蟲害,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採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
 
  地西泮為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葯,臨床上具有抗焦慮、鎮靜催眠、抗驚厥、抗癲癇及中樞性肌肉鬆弛作用。長期食用檢出地西泮的食品,可能會引起嗜睡、頭昏、乏力和記憶力下降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葯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地西泮為允許作治療用,但不得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的獸葯。淡水魚中檢出地西泮的原因,可能是為降低新鮮活魚對外界的感知能力,保證其經運輸后仍然鮮活而違規使用。
 
   4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4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分別為南岸區福興小雅火鍋店使用的碗(復用餐飲具),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巫溪縣斌燕食品經營部銷售的、標稱巫溪縣永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麻辣牛肉,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重慶市永川區世美液化氣門市部銷售的、標稱重慶林尚源純凈水廠生產的天新窩純凈水,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永川區811百貨超市銷售的、標稱常州市閩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3明治紅豆沙拉麵包,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中規定,消毒餐(飲)具中大腸菌群不得檢出。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的原因可能是餐具清洗、滅菌不徹底,或存放過程中污染等。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不是致病菌指標,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衛生狀況。如果食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還會加速食品腐敗變質,可能危害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熟肉製品》(GB 2726—2016)中規定,熟肉製品中同一批次產品5個樣品的菌落總數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 5CFU/g,且最多允許2個樣品的檢測結果超過10 4CFU/g;《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糕點、麵包》(GB 7099—2015)中規定,糕點中同一批次產品5個樣品的菌落總數檢測結果均不得超過10 5CFU/g,且最多允許2個樣品的檢測結果超過10 4CFU/g。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也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或儲運條件不當等有關。
 
  此外,還有2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分別為渝中區超洪中火鍋店使用的碗(復用餐飲具),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長壽區俊楠干副食經營部銷售的花生米,黃曲霉毒素B 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已按《中華人民共和國 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依法啟動查處工作,同時已採取風險控制措施,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產品,分析原因並進行整改。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xlsx
      相關報道: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2029批次食品安全抽檢情況的通告(2022年第15號)